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等7部门下发通知,公布年入列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全国共有个村落入选,贵州有个中国传统村落上榜,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其中铜仁就有31个。
铜仁入选的31个村庄中,碧江区1个、松桃县1个、沿河县3个、德江县4个、印江县5个、石阡县7个、思南县10个。
碧江区坝黄镇宋家坝村塘边古树园塘边古树园,坐落在海拔米的双峰山、玉印山、轿子岩上,古树繁多,植被茂密。古树园至今已有到多年的历史,明朝洪武年间席姓为躲避战争,从江西省吉安府南门土祠豆腐衙迁往铜仁江中门县衙地,又由县府迁往锅宝地,由锅宝地迁往凯路坡,由凯路坡迁往鸡窝垱,后因大病瘟疫来临,迁往塘边。该村于年录入全国传统村落名录。
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乡薅菜村苗王城苗王城,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乡薅菜村苗王峡谷,苗王城内房屋就峡谷地带的山形水势,高低宽窄依次沿坡而建,房屋集中而又错落有致,城内的吊脚楼为典型苗家特色。
苗王城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有着丰富的苗族文化底蕴。洪武初年,正大乡内建立答意苗民长官司,宜德至嘉靖年间,经苗王石各野、龙达哥等长期经营,建立了苗王城,成为腊尔山区南长城周围的“王者之城”。几十代苗王经营统治的地方,至今仍然可见很多体现苗族特色文化的民间工艺和民间艺术在这里继承和传播,其中有上刀山、下火海、捞油锅、纸上飞仙、秤杆提米、仙人合竹等绝技绝活,花鼓舞等民族舞蹈。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后坪乡茶园村2.黑獭乡大溪村3.板场乡洋溪村
1后坪乡茶园村茶园村村庄,由于寨子大、人多,共分为5个小组。早在明朝末年,茶园村就已形成,为婺川县北路墟市旧址。该村庄保留着大量传统的土家吊脚楼,有内古井,古树,古巷道,同时保存和发展完美的土家文化和土家人的生活习性。
2黑獭乡大溪村大溪村,初步形成于明末年间,为自然聚居形成的村落,寨子共分为5个小组。早在明朝末年,大溪村就已形成。
3板场乡洋溪村洋溪村,初步形成于明朝年间,是为躲避战乱聚居形成的村落。村庄主要的格局是三面环山,山脚为村庄居住建筑,中间低洼地带为基本农田,农田之间的沟渠呈“田”字形布局。洋溪村土家族民间民俗文化丰富,有宋元时期的摆手舞、元代时期的傩戏,数百年历史的八仙唢呐,有保持着独特的土家山歌、哭嫁歌、哭丧歌、婚恋歌等。
德江县1.合兴镇朝阳村2.煎茶镇付家村3.高山镇梨子水村4.复兴镇稳溪村
1合兴镇朝阳村朝阳村,现辖14个村民组,该村以土家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62.5%。该村的中寨是隋唐扶阳古城遗址所在地,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是发展特色旅游的好地方。村落内除了大量古树群之外,还有建于清末的土家族民居古建筑,凝聚了土家族历史文化与民间艺术及民族精神。
2煎茶镇付家村付家村,始建于明代。在明末年间,本村吴姓高祖吴登选,因通习风水布局,从江西高街阳来贵州寻风水宝地,沿梵净山脉、经香炉山、来到今天的煎茶镇付家村境内的交溪。从明末到清期,上代祖先并在这里建设家园、开垦良田,整个村寨至今已有地域面积9平方公里。这里山青水秀,资源辽阔,森林覆盖率90%,本村落主要民族是土家族,村寨99%村民都是姓吴,具有典型同姓家族聚居的特色。
3高山镇梨子水村梨子水村,位于德江县北部高山乡,交通方便,西邻省道公路。村落环境优美,背靠山,面向田坝,左右小山环抱。由于村落布置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屋大多为木结构,屋顶青瓦铺盖,色调统一协调,具有土家民居独特的风貌。
4复兴镇稳溪村稳子溪村,所在区域属丘陵山坡地区,区域内最高村落现有居民户,为苗族和土家族。稳子溪村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自然村落,具有特色景观,是旅游的好地方,村落内除了大量古树群之外,还有始建于清末的土苗家族民居古建筑,凝聚了稳子溪村土家族历史文化与民间艺术及民族精神,是观光游玩不可多得的美景。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木黄镇坪所村2.板溪镇渠沟村3.天堂镇中尧村4.缠溪镇方家岭村5.中兴街道办事处虹穴村
1木黄镇坪所村坪所村,该村有10个自然村寨组成。环梵净山旅游公路穿过该村,是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的自然村寨。该村传统建筑主要集中在斑鸠岭、上坪所、下坪所等自然村寨,现存的多栋传统民居和古建筑都背靠青山,民居及附属房屋多就地取材,用当地石板作为屋面,与其他村落相比独具特色。
2板溪镇渠沟村渠沟村,全村林业资源丰富,共有林地.55亩,森林覆盖率76%。整个村寨,建筑布局密集,纵横交错,疏密有致。该村的历史建筑建于清同治年间,系砖、木、石结构封闭式院落古建筑,其形制、结构、风格以及其蕴含的民俗文化韵味独特,体现了土家族民族传统村落与自然一体的建筑文化特色。
3天堂镇中尧村中尧村,位于梵净山西麓,居县城北部,距县城30公里。该村由土家族、苗族构成,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民风淳朴。至今,沿袭了过年、哭嫁、哭丧等民俗传统文化,保存着大鼓、锣、唢呐、长号等乐器和花灯、板凳舞等戏剧、舞蹈,是一个民族文化积淀浓厚、民风淳朴、勤劳热情的村寨。
4缠溪镇方家岭村方家岭村,是一个以汉族、苗族、土家族杂居的行政村。村中现存的传统民居和古建筑都是土家瓦檐木房,体现了土家族民族传统村落与自然一体的建筑文化特色。该村建筑与印江土家族、苗族建筑风格大同小异,都具有“粉墙黛瓦、花窗翅角、阑干宝鼎、排架坡屋”的建筑工艺特点。
5中兴街道办事处虹穴村虹穴村,建于公元年左右,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村寨建筑风格独特,文化品位较高,古建筑群是印江县地域民族文化建筑的典型代表。
石阡县1.河坝场乡小高王村2.五德镇大寨村3.国荣乡葛容村高桥自然村
1河坝场乡小高王村小高王村,村落地处乌江水系上游,境内以低中山为主,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如春。
舞毛龙是该村一道最为独特的风景,毛龙的编制技术已日渐精湛,舞龙形式也更加的丰富多彩。经申报,年石阡毛龙已被国务院批准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2五德镇大寨村大寨村,村民以杨姓为主。该村全称为“大寨桃子园村”,上寨和下寨这两个村组位于一个山脉延伸滨水处的一个山坡上,坐南朝北略偏西。最早的建筑位于山坡上方,村内传统建筑以“斗”字型木质结构、五柱四瓜为主建筑,集中连片分梯相建。每户建筑均融合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吊脚楼形式。
3国荣乡葛容村高桥自然村高桥自然村,始建于清顺治、康熙年间,由高桥黎氏始祖黎应琦父子所建。高桥寨位于石阡县国荣乡葛荣村境内。据黎氏家谱记载:黎应琦,生于西蜀,长于黔邦,居于阡城。嫌苛政难当,移居岩脚屯毛家坡住,居数载,恨地不良,又迁至枫香湾暂住几年。各处寻俊而居,乃得此龙盘虎踞之地,斯为后裔永居之处。高桥黎族祖先为了逃避战乱,几经迁徙来到高桥这个地方定居。
4.石阡廖家屯村5.石阡县聚风乡翁水屯村6.石阡县聚凤仡佬族侗族乡黄泥坳村7.石阡县聚凤仡佬族侗族乡黄泥坳村
4聚凤仡佬族侗族乡廖家屯村廖家屯村,该村地势开阔,与国家级保护区佛顶山山脉相连。自然村落主要由桅子坝、大水井、脚对冲、大塘坳,豪龙等多个宅区构成,座向大多随地形、道路变化,呈组团状分布。
5聚凤仡佬族侗族乡瓮水屯村瓮水屯村,位于武陵山脉之尾,佛顶山脚下,境内以低中山为主。村寨依山傍水,位于乌江源头的一个长条形河谷地带,村寨沿瓮水河聚集,外围是植被茂盛的山林。该村主要分布着仡佬族。寨中现存各类传统木结构穿斗式青瓦房余栋,多数为清朝年间建造,具有独特的工艺水平和建造技艺。
6聚凤仡佬族侗族乡黄泥坳村黄泥坳自然村,村落座东南、向西北,村庄占地面积亩,全村48户,全部属仡佬族。该村落始建于明末清初,寨中以陈慈之故居为中心,寨墙全部为石墙,具有防御功能。
7聚凤仡佬族侗族乡指甲坪村指甲坪村,村庄所处地形为高原地带,东临黑山坳、西至大顶山、北接深基顶、南靠观音山。村落座南向北,民居密集,呈东西带状布局。寨中现存各类传统木结构穿斗式青瓦房余栋,整个村寨房屋布局密集,纵横交错,疏密有致,掩映在大片古松柏之间,处处显现出村落悠久的历史印迹。
思南县1.板桥镇郝家湾村2.文家店镇龙山村3.青杠坡镇四野屯村4.兴隆乡天山村5.塘头镇街子村
1板桥镇郝家湾村郝家湾村,位于思南县南部,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度的大斜坡地带北部边缘。“石头山寨,风水民居”是对郝家湾传统村落自然格局的真实写照,古寨山青水秀,素有“江南流水人家”仙境之称。其构成要素可概括为山、水、洞、峡谷、溪泉、五要素。山体、溪流、农田与村落的传统格局及要素是保护重点之一。
2文家店镇龙山村龙山村,位于思南县的西南部,地处乌江中下游南岸。该村生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方便,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奇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该村被称为思南傩戏第一村,傩戏表演、跳花灯、舞龙灯、土家名俗节气、风土习惯独具特色。傩戏以表现神秘、花灯体现生动活泼、舞龙精彩,民族风味浓郁。
3青杠坡镇四野屯村四野屯村,传统村落保护区位于四野屯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气候凉爽、风景怡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四野屯村多数房屋为坐东向南,建筑风格多为“栏杆式”和“吊脚楼”五柱四青瓦房。
4兴隆乡天山村天山村,位于丘陵区,西面靠山,坐落在半山腰,视野开阔,村寨山下就是碧波荡漾的乌江主要支流之一的龙底江。整个村落为条形状,村内水资源丰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天山村风貌继承了传统土家村寨依山傍水而建,传统木才为主要建筑材料,吊脚楼、四合院、石板街巷配青石院落的风貌。
5塘头镇街子村街子村寨,位于平坝地区,三面临田,东面靠河,地势平坦,恰似一张地毯,整个村落为海豚状。一条乌江支流沿东面穿过,完全是一幅小桥流水人家之自然美画。村内水资源丰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同时,该村民族民间文化丰富,民风淳朴,资源富集,风光秀丽,非物质文化遗产悄悄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函,集奇、险、幽、美、古于一体,是居住、休闲、游玩的最佳场所。
6.大坝场镇官塘坝村7.大坝场镇尧上村8.塘头镇甲秀社区9.瓮溪镇瓮溪社区马家山组10.合朋溪镇鱼塘村
6大坝场镇官塘坝村官塘坝村,背山面水,城田相依,山水格局中蕴含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大智慧。直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之“山水文化”。土家族、苗族民族文化是官塘坝村的核心文化。官塘坝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具有影响力的是“玩龙灯”民俗活动。
7大坝场镇尧上村尧上村,地处梵净山西麓,属亚丘陵山地类型,期间沟壑交错,少平坝。属典型的山地面貌,喀斯特特征极为明显,出露岩层主要为碳酸盐岩类。尧上村后有靠山,前带农田,侧有护山,远有秀峰,住基宽坦,水口紧锁。整个村落坐北朝南、土层深厚、植被茂盛,有着显著的生态学价值和鲜明的生态意象。
8塘头镇甲秀社区塘头镇甲秀社区,坐落于古刹甲秀山脚下,社区依山而建,环绕甲秀山四周,故该村取名甲秀村。该村整体风貌保存情况较好,资源富集,风光秀丽,环绕甲秀山四周,义阳江水系依村而流入乌江中,素有“鱼米之乡”美称。
9瓮溪镇瓮溪社区马家山组马家山,位于瓮溪镇集镇西面,紧邻集镇,村域内森林资源丰富,绿树成荫,景色优美。马家山位于山弯之中,地处藏风纳气之处,北面远处有杨家坡,东面有位于集镇附近的林山,南面有余家林山,村寨下面有白沙井小溪环绕,形成“四面环山,三星揽月”的整体格局。
10合朋溪镇鱼塘村渔塘村,村中由新房子村至君坝村的通村公路至东向西穿过。渔塘村有9个自然村寨组成,规划以桥沟组为主。全村村民以苗族和土家族为主,其中土家族居多。该村是一个具有土家族建筑文化风格、自然环境优美的土家古寨。村寨还保持着淳朴的乡土风情,村内还流传着民间特色的“土法造纸”、民谣“民乐调”等。
中国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中国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根基,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文案
微铜仁编辑
德江在线-米线
贵州德江在线综合整理转载需注明出处
挖掘德江精彩铸造德江辉煌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renzx.com/trfz/80.html